瞳画遇见®

2025

同画,同话。透过孩子纯真的瞳眸,看自己,看他人,画山山水水,画熟悉陌生,画世界,画未来。

 

“教育的本质意味着,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,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,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。”
2025年的 “瞳画遇见 ® 大嘎吉”,便是这场唤醒的生动注脚。
这是我们第二次来到大嘎吉了,7年前,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回忆:

瞳画遇见®️ 大嘎吉 (第一季)

瞳画遇见️®️大嘎吉:家长感言

抵达昆明集合的当晚,在宿舍里清点物资

2026年的“瞳画遇见®”预期会在越南进行,
时间暂定:2026年7月20日-7月30日

01.抵达
用目光搭建桥梁

再次回到大嘎吉这天,阳光下微风扬起路上的轻尘,我们闻到了这片土地熟悉的气息。

李捷老师给当地孩子们分发专业画具画材

住进了学生宿舍,条件比2018年好了些。

集市上的热闹喧嚣依旧恍如七年前,年迈的阿嬷们背上的背篓里,装满了她们精打细算的生活琐碎。第一次在市集上写生的孩子们眼里,则是如出一辙的欣喜和好奇。

瞳画再遇大嘎吉Day 1 | 八年,烟火里的重逢与凝视

我们互画肖像,把对方放进纸里,再放进心里。原来陌生到熟悉的距离,不过是彼此眼中的认真。每一笔,都是一次承认——
我看见了你,也看见了我自己。

02.写生
被看见的“平凡”

猪圈、玉米架、远山薄雾……
美从来不在远方,就在抬头一寸的地方。

猪圈里的猪崽们哼哧着翻找食槽,尾巴扫过墙根的野草。不过,暑热气息里蒸腾出的猪圈味儿,确实不是那么好闻。

玉米堆在晒坪上摊着,每颗玉米粒都胀着阳光的重量。上晒下烘,炙烤出日渐黝黑的皮肤和充满灵感的画意。

暑热难耐,当地孩子分享他们的“解暑神器”

放在墙根的南瓜和还没有成熟的香蕉,是大嘎吉最多见的日常。

那些被大人忽略的琐碎,在孩子们笔下长出翅膀:猪有是褐色的斑块,玉米须是流动的黄,就连墙缝里的青苔,都成了时光织就的绿绒。
烈日炎炎,简陋洗澡房旁边的点点阴凉,还有简陋灶台旁扬起的灰,都成了我们难忘的日常。

美是用心凝视的当下

03. 重逢
艺术是不灭的光

2018 年那个沉浸在自我世界里的自闭症男孩,如今带着画册回到了大嘎吉的阳光下,来看望我们。
他的画里,线条从颤抖到坚定,像他走过的路——瞳话遇见®️续:刘柯江个展,一个13岁自闭症孩子这几年的内心世界

艺术是治愈的魔法,也是让生命持续发光的勇气。
我们看见坚持,也看见——艺术从不放弃任何人。

04. 课堂
世界在互动中展开

从贝壳货币到京剧脸谱,从地球另一面到“我长大想成为……”
货币演变里藏着人类文明的密码,京剧水袖拂过古今的风。
黑板很小,但装得下宇宙;教室很旧,但盛得下未来。

更珍贵的,还有秘密基地里分享的欢笑,游戏时不分你我的追逐。
“瞳画遇见®”从来不是单向的给予,而是彼此照亮的过程。

05. 歌声
不同语言,唱同一颗心

大嘎吉孩子们唱的《苟活之重生》里,有大山里的坚韧;
小志愿者们唱的《We are the world》,点热胸口的温度。
当我们唱起同一支歌,才懂人类的悲欢不是不相通,只是需要被听见的勇气。
歌声飘过屋顶,世界忽然很近,近到只剩一句——“我们”。

06. 离别
拥抱里藏着永恒

泪水打湿肩头时,才明白相聚的意义。
眼泪滚烫,却不是悲伤,它变成种子,落在每个人的下一站。
车开出去老远,后视镜里还能看见挥动的小手,像风中摇晃的玉米苗。

那些一起踩过的泥路、坐过的地板、穿越过的田埂和草丛、共画的云朵,早已刻进生命。
离别不是终点,是把温暖揣进怀里,继续走向更远的地方。

在大嘎吉的日常

孩子们领到了自己的参展证书

2018-2025,7年,两次遇见,我们看到了改变,

当然,有一些也没变……

不可避免的,还有一些遗憾……

但是没关系,火苗再小,也有温度。
期待我们的下一次重逢吧!

07. 展览
展览第一站——昆明

昆明108智库空间里,灯光亮起,孩子们的画被郑重挂起。

昆明108智库 展览现场

李捷老师给志愿者们颁发爱心证书

藏家们纷纷被孩子们的画作所打动,他们收藏孩子们的画,并且慷慨解囊,将资金放入瞳画公益基金账户,为后续的公益活动提供了有力的支持。

当艺术可以铺就回乡的路,留守儿童会等到最亮的灯塔。

藏家们踊跃收藏

感谢志愿者们的爱心捐赠

“瞳画” 的意义,从来不止于画,是让每个参与者明白:我们既是被摇动的树,也是推动云的风,我们在彼此的生命里,完成一场温柔的相遇,并且不断延续……
所谓“遇见”,是让城里的眼睛学会俯身,让乡野的双手能够举笔。

08. 展览
下一站——新加坡

展览下一站——新加坡,正在筹备中……
和我们一起,让纯真被世界看见。

 

2026年的“瞳画遇见®”预期会在越南进行,
时间暂定:2026年7月20日-7月30日